头部

丰阳镇:创新汇聚宣传合力,赋能高质量发展


来源:丰阳镇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:2025-09-28 16:54:15 字体大小: 浏览次数:-


  连州市丰阳镇紧扣“举旗帜、聚民心、育新人、兴文化、展形象”使命任务,立足粤北千年古镇资源禀赋,以“百千万工程”为牵引,在社科理论传播、新闻舆论引导、文化改革发展、基层宣传创新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,先后获全国“三下乡”优秀品牌项目、广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等35项荣誉,其经验在国家级平台推广6次。

  一、聚焦基层理论宣讲阵地建设,打造“三位一体”宣讲体系。

一是建成清远市基层宣讲示范点——丰阳人民礼堂,整合红色文化资源与现代化多媒体设备,可容纳200人集中学习,配备研讨教室、村史馆及非遗展示区,全年开展“看电影学党史”“党的二十大专题宣讲”等活动180余场,覆盖群众超万人次。创新“红色场景+沉浸体验”模式,打造党史学习教育基地。二是培育“丰小苗”宣讲团,吸纳返乡青年、致富带头人等100余名骨干,开创“理论+实践”“课堂+户外”特色宣讲形式,举办政策解读、法治科普、文明新风专题宣讲80余场,服务群众6000余人次,其中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案例宣讲被《光明日报》报道。三是首创“十点钟课堂”品牌,在大富头村农家书屋设立常态化学习点,通过“群众点单—联络员接单—宣讲团送单”机制,开展农技培训、家庭教育等定制课程52期,数字图书馆藏书2000余册,惠及留守儿童及村民1500人,相关经验获省文明办推广。针对农村空心化问题,创新“榕树下微讲堂”“门楼夜话”等乡土化宣讲形式,破解“聚人气”难题。

二、多维联动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,实现“小乡镇大传播”。

一是聚焦产业振兴讲好丰阳故事,策划“丰阳牛肉干”系列报道,通过CCTV-1、CCTV-9《舌尖上的中国》央视专题片展现非遗技艺,助力牛肉干年产值超过1亿元,2次登上“中国新闻社”、“学习强国”,吸引百万级以上粉丝大V前来直播拍摄爆款短视频。联动中山大学开发“数字人直播矩阵”,推动产品年产值突破1亿元,带动就业500余人。获“共青团中央”、“广东共青团”、《光明日报》等平台报道,并作为“非遗+电商”典型在广东省“百千万工程”推进会作经验交流。二是打造“四色丰阳”新媒体矩阵,点击量超76万次,其中春节文旅视频单条点击破13万;策划“古村漫游”“红色剧本游”等5条特色线路,推出摄影比赛吸引512幅作品参展,纳入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分展点,引流游客3700人次。三是深化校地合作扩大传播声量,与中山大学等14所高校共建突击队项目30个,孵化“不打烊的圩市”等数字产品,带动农产品销售50万元;古村落保护案例被《广东国际频道》专题报道,获法国汉学家团队深度调研。

三、深耕以文化人、以文兴业沃土,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。

一是非遗保护与产业化双轮驱动,推动丰阳牛肉干制作技艺入选市级非遗名录,引进生产线实现标准化生产;联合省农科院制定食品安全企业标准,开发预制菜产品,项目投产后预计年税收超600万元。祁剧、碑刻艺术等非遗通过“非遗进校园”活动传承覆盖全镇中小学。二是文旅融合打造精品项目,活化利用丰阳古道、铺头街等历史建筑,争取市古村落开发保护专项资金1245万元,成功申报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;开发粤北首部红色剧本游戏,吸引689名高校师生参与研发,打开湘粤青少年红色剧本市场;高效运用小红书等媒体宣传镇域特色点位,吸引佛山市南海区实验中学400多名师生到丰阳村写生;畔水乡村旅游景区国家3A级认定,大夫第民宿获评省银宿级乡村酒店,夏东旅游度假区等3个项目投资达3.7亿元。三是文明实践浸润乡风民风,组建“河小青”“绿美广东”志愿服务队30支,开展植树造林、人居环境整治等活动260场,累计种植种植青年林1000余棵;梁家村“绿美”实践基地获团省委授牌,成为少先队红色教育打卡地。

四、创新“党建+人才+产业”管理模式,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。

一是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,镇党校获评“广东省百个镇街党校示范点”,全年开展专题培训40场次,培育“00后”村级后备力量27名。二是构建“大宣传”工作体系,建立舆情研判机制,网络舆情处置率达100%,387篇简讯简报登上央媒省媒,点击率破76.3万次。三是推动宣传与治理深度融合,依托“丰小苗”队伍化解矛盾纠纷30起,法律咨询覆盖重点群体300余人,实现“矛盾不出镇”。(连州市丰阳镇人民政府供稿)

(联系人:王经纶,6311213)


footer底部